随着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传统的货币与支付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跨境支付效率低下、市场分割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改革现有系统已成为国际共识。目前,关于未来货币与支付体系的构想主要分为三大方向:以加密货币为代表的私人部门模式、以央行数字货币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模式,以及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统一分类账”模式。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种路径的优劣,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变革。
现行货币体系的挑战与变革动力
货币作为商品经济的核心要素,始终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而演变。从最初的商品货币到法定货币,从实物支付到电子化交易,货币形态和支付方式不断升级,旨在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在现行体系下,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和金融中介共同完成。央行发行公共货币(如纸币和准备金),而商业银行通过存贷款活动创造私人货币(如活期存款和广义货币)。公众则通过金融中介获取货币,用于消费、储蓄和投资。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支付系统的电子化,实物货币逐渐被电子货币取代。然而,电子货币仅是法定货币的数字记账方式,并未改变货币的本质或双层银行结构。
随着数字经济和全球化深入发展,现有系统的不足逐渐暴露:
- 跨境支付效率低下:当前跨境支付依赖“SWIFT报文+银行清算”模式,涉及多家中介机构,导致流程冗长、成本高昂、透明度低。近年来,SWIFT系统被滥用为金融制裁工具,进一步加剧了对改革的需求。
- 支付市场分割:各类电子货币存储于独立的专有数据库中,交易需通过第三方系统进行信息传输和单独对账,带来较高的摩擦成本和结算不确定性。
未来货币系统的三种构想
私人部门:加密货币体系
私人部门的构想基于“代币化”技术,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和密码学创造加密货币,或将实物货币转化为代币资产。加密货币与电子货币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自带所有权和价值信息,可实现“支付即结算”,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私人加密货币分为两类:
- 无抵押加密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坊):追求完全去中心化,货币发行由预设算法决定,支付结算通过点对点交易完成,记账由所有用户共同承担。
- 稳定币(如泰达币):通过与主权货币或实物资产挂钩提升币值稳定性,并由大型科技公司负责发行和运营,具备一定的中心化特征。
尽管摩根大通、VISA等机构正尝试推广加密货币支付网络,但该模式存在固有缺陷:
- 稳定性差:私人发行货币的历史成功率极低,无抵押加密货币价值波动剧烈,稳定币也可能因底层资产挪用而崩盘。
- 价值尺度缺失:加密货币难以履行价值尺度职能,币值不稳定削弱其货币属性。
- 忽视央行作用:去中心化体系无法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应对经济波动。
- 效率与安全难以兼顾:去中心化系统存在“三元悖论”,无法同时实现去中心化、安全性和高效处理大量交易。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模式
央行数字货币(CBDC)是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具备支付即结算、点对点传输等功能,可在保留央行核心作用的同时提升支付效率。
CBDC采用双层架构:央行向中介机构发行数字货币,中介机构面向公众提供兑换和支付服务。这种架构避免了对金融体系的剧烈冲击,已被中国、欧洲等主要央行采纳。
CBDC的附加值体现在三方面:
- 维护市场完整性:打破支付市场的寡头垄断,强制通用性支付工具,消除排他性壁垒。
- 智能合约应用:通过可编程性实现自动履约,已在贸易融资、政府补贴等场景开展试点,促进普惠金融。
- 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实现信息流与资金流同步交收,减少中间环节,大幅降低耗时和成本。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等项目已验证CBDC在跨境支付中的潜力,交易耗时从数周缩短至近实时,成本降低一半。👉 探索实时跨境支付解决方案
国际清算银行:统一分类账模式
BIS提出的“统一分类账”旨在建立代币化货币和资产的交易平台,所有支付和金融活动均可享受DLT技术的高效与低成本。该模式融合了央行数字货币与私人货币,特征包括:
- 全球性:支持多国CBDC接入,重塑国际货币体系。
- 标准性:制定通用国际标准,解决数字货币“孤岛”问题。
- 多元性:允许批发型CBDC完成最终结算,同时保留私人货币以促进创新。
纽约创新中心的“受监管负债网络”(RLN)项目是统一分类账的实践范例,已完成国内及跨境支付场景的概念验证。
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
未来货币体系可能呈现双轨发展:国内层面,或以CBDC为核心(中国、欧洲路径),或以私人加密货币为核心(美国路径);国际层面,可能出现取代SWIFT的多边跨境支付平台。
为应对这一趋势,建议优先开展以下工作:
- 推动数字人民币发展:加强批发领域布局,提升在跨境支付等场景的应用能力。
- 加强资产代币化研究:在监管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探索股票、债券等资产的代币化交易,避免与国际趋势脱节。
-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评估货币桥与统一分类账的优劣,探索参与BIS数字货币项目的可行性。
常见问题
问:加密货币能否取代法定货币?
答:可能性极低。加密货币缺乏稳定性、价值尺度和有效货币政策支持,难以承担法定货币职能。
问:央行数字货币会取代现金吗?
答:不会。CBDC是现金的数字化补充,旨在提升支付效率,而非完全替代实物货币。
问:统一分类账如何解决跨境支付问题?
答:通过建立多边平台和统一标准,实现代币化资产的即时结算,消除中间环节和数据壁垒。
问:普通用户如何受益于新支付系统?
答:享受更低成本、更快速的跨境支付,更丰富的智能合约应用,以及更开放的支付市场环境。
问:中国在数字人民币领域有哪些优势?
答:试点起步早、技术积累深、应用场景广,尤其在零售支付和智能合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未来货币与支付系统的变革已悄然开启,央行数字货币与创新技术将成为推动这一进程的核心力量。👉 获取更多数字货币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