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与港股市场掀起一场围绕“稳定币”的资本风暴。6月3日开盘,A股稳定币概念股大幅上涨,多只个股涨停;前一日港股相关板块已出现集体拉升,部分个股单日涨幅最高达80%。与此同时,超过十家头部券商在两天内密集召开13场电话会议,聚焦这一突然爆火的金融概念。市场关注度急剧升温。
政策与市场双重推动
此次券商集体关注的直接原因,是5月21日香港立法会通过的《稳定币条例草案》。该法案首次明确要求稳定币发行人必须持牌经营,其储备资产需全额隔离托管并接受定期审计。此外,零售投资者仅能购买持牌机构发行的产品。
香港金管局同步公布了首批沙盒参与者,多家知名企业成为合规进程的先行者。几乎同一时间,全球主要稳定币发行商Circle公布IPO条款,计划在纽交所上市。这一系列动作为稳定币走向主流金融舞台铺平了道路。
什么是稳定币?
稳定币本质上是一种通过与法定货币、大宗商品或其他资产建立锚定关系,从而维持币值相对稳定的加密货币。它的诞生主要是为了应对比特币等传统加密货币价格波动过大的问题。
在过去,虚拟货币市场的高波动性使得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也限制了其在实际交易场景中的应用。稳定币则兼具加密货币的便捷性、去中心化特性以及相对稳定的价值特征,因而更适合作为支付工具和价值储存手段。
机构如何看待稳定币前景?
多家券商在密集会议中阐述了对其发展前景的分析。有机构强调,香港新监管框架标志着“加密货币从草根玩具升级为金融基础设施”,跨境支付、智能合约清算等场景将催生头部平台红利。
据测算,稳定币发行商通过零息吸收存款并投资优质债券,利润率可达传统银行的三倍,头部企业近年净利润表现极为亮眼。然而,部分市场人士对概念炒作保持警惕。有私募基金指出,当前部分所谓“稳定币概念股”仅涉及支付通道技术,与实际发行和储备管理的核心业务关联较弱。
战略意义与市场机遇
有研究观点认为,香港的监管破冰具有双重战略意义:一方面,通过建立“法币稳定币”体系,有助于绕开传统结算系统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另一方面,可借助现实资产代币化(RWA)与稳定币的协同效应,构建新型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以争夺行业话语权。
合规稳定币将激活房地产、债券等传统资产的链上流动性,有望形成万亿级新市场。近期香港、美国均不同程度推进稳定币立法进程,这一趋势能够为RWA代币资产提供币值稳健的交易方式,增强市场流动性。
此外,稳定币法案有望间接助推金融行业数字货币相关支付与结算接口建设,拥有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以及供应链金融项目经验的金融科技企业有望受益。
常见问题
Q1: 什么是稳定币?
稳定币是一种价值与法定货币或其他稳定资产锚定的加密货币,旨在减少价格波动,兼具加密资产的便捷性与法币的稳定性。
Q2: 香港新规对稳定币市场有何影响?
新规要求发行机构持牌经营、实行全额储备托管及定期审计,大幅提升行业透明度与安全性,推动稳定币从边缘走向主流金融应用。
Q3: 普通投资者如何参与稳定币市场?
普通投资者可通过持牌机构购买合规稳定币产品,或关注为稳定币发行、交易提供技术支持和金融IT服务的上市公司。
Q4: 稳定币主要用于哪些场景?
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跨境支付、智能合约清算、链上资产交易以及作为波动较大的加密资产的临时价值储存手段。
Q5: 哪些类型的A股公司可能受益?
受益企业可能包括参与数字货币及跨境结算系统建设、拥有区块链技术积累、为金融机构提供合规与结算解决方案的科技类企业。
Q6: 市场是否存在过热风险?
部分个股短期涨幅较大,投资者需仔细甄别业务实质,关注企业是否真正参与稳定币核心环节,避免纯粹概念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