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加密货币市场中,除 AI 与 Meme 热点外,Hyperliquid 凭借其独特的运营策略与快速崛起的数据表现,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项目。其拒绝 VC 融资、将 70% 代币分配给社区、并将全部平台收入返还给用户的机制,吸引了大量市场目光。本文旨在系统分析 Hyperliquid 的业务构成、经济模型与代币 HYPE 的估值逻辑,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参考视角。
一、Hyperliquid 业务概览
当前 Hyperliquid 的核心业务涵盖衍生品交易、现货交易两大板块,并计划在未来推出通用型 EVM 链 HyperEVM。
衍生品交易所
作为 Hyperliquid 的首发与旗舰产品,其衍生品交易所采用经典的中央限价订单簿(CLOB)机制,而非 GMX 或 SNX 等创新模式。该产品部署在自研的高性能链 Hyperliquid L1 上,依托改进的 HyperBFT 共识算法,理论吞吐量可达 200 万 TPS,实现了订单簿与清算机制的完全链上化。
用户体验方面,Hyperliquid 与币安等中心化交易所高度相似,涵盖交易界面、费率结构甚至折扣规则,唯一显著区别在于无需 KYC。
此外,Hyperliquid 自早期即推出 Vault(金库)功能,支持用户将资金委托给策略管理者进行跟单交易。目前,绝大部分 TVL 集中在官方金库 HLP 中。HLP 不仅作为交易对手方赚取手续费、资金费率与清算收益,还可通过动态调整策略维持盈利。截至近期数据,HLP 的 TVL 达 3.5 亿美元,累计实现收益 5000 万美元。
从交易量与未平仓合约规模看,Hyperliquid 在过去两个月内增长迅猛,尤其在 HYPE 空投与币价上涨推动下,多项指标在 12 月中下旬达到峰值。目前在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中,Hyperliquid 已稳居交易量榜首,与中心化交易所的差距也已缩小至 10 倍以内。
现货交易所
Hyperliquid 的现货交易同样采用订单簿模式,且仅支持符合 HIP-1 标准的原生资产。HIP-1 是 Hyperliquid 网络的代币标准,创建需通过荷兰拍卖机制竞标。首批成功创建的代币包括 GOD、CREAM、ANIME、MON 等,涵盖游戏、DeFi、NFT 等多个领域。
HIP-1 机制实现了“去中心化上币”,上币费用由市场决定,且全部用于回购和销毁 HYPE,形成通缩效应。近期单月上币费用已稳定在 10 万美元以上,媲美部分二线中心化交易所。
为解决新代币流动性问题,Hyperliquid 推出 HIP-2 自动化做市机制(AMM),允许项目方在指定价格区间内提供流动性。目前 HIP-2 总流动性已超过 2500 万美元,现货日均交易量约 4 亿美元,位列 DEX 前十。
HyperEVM:未来的生态扩展
HyperEVM 尚未正式上线,其定位是运行在 Hyperliquid L1 上的通用型 EVM 环境,而非独立链。这意味着 HyperEVM 可与 L1 原生组件(如订单簿)直接交互,并使用 HYPE 作为 Gas 代币。
与当前仅支持有限应用的 RustVM 不同,HyperEVM 将向所有开发者开放,支持更广泛的资产与 dApp 开发。目前测试网已启动,Chorus One、Figment 等知名节点参与验证。
Hyperliquid 的整体业务模式与头部交易集团高度相似,核心围绕“交易 + 公链”展开。其优势在于完全链上化带来的无许可访问、数据透明、更低运营成本与更强组合性,从而能够将更多收入反馈给 HYPE 持有者。
二、团队、经济模型与估值分析
团队背景
Hyperliquid 由两位哈佛校友 Jeff Yan 和 iliensinc 联合创立,团队规模仅 10 人,其中 5 名为工程师。尽管团队精简,但凭借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链与创新机制,展现了强大的技术执行力与产品洞察力。
HYPE 代币经济学
HYPE 总供应量为 10 亿枚,无私募与投资机构份额,分配比例如下:
- 31.0%:空投给早期用户(已完全流通)
- 38.888%:预留用于未来社区激励
- 23.8%:团队份额(锁定 1 年后逐步释放)
- 6.0%:Hyper 基金会
- 0.3%:社区资助
- 0.012%:HIP-2 用途
团队与社区分配比例约为 3:7,当前流通中最大的非社区地址为 Assistance Fund(AF),持有 1.16% 的总供应量。
收入分配与回购机制
Hyperliquid 的收入主要来自交易手续费与 HIP-1 拍卖费用。所有收入全额分配给 HLP 和 AF,其中 AF 将所有 USDC 用于回购 HYPE。根据历史数据推算,协议收入在 HLP 与 AF 间的分配比例约为 46% : 54%。
截至目前,AF 累计接收 USDC 超过 7700 万美元,近期日均回购约 100 万美元等值的 HYPE。此外,HYPE 质押功能已于 2024 年 12 月 30 日上线,当前年化收益率约 2.5%。
未来,随着 HyperEVM 上线、HYPE 成为 Gas 代币等举措,经济模型仍有较大优化空间。
估值分析
框架一:与 BNB 对比
Hyperliquid 常被类比为“链上币安”,从业务结构看:
- 衍生品交易:Hyperliquid 交易量约为币安的 10%
- 现货交易:约为币安的 1.5%
- HyperEVM:预估迁移 TVL 约为币安链的 3%
- 经济模型:HYPE 将 54% 收入用于回购,远优于 BNB 的利润分配机制
综合考虑,HYPE 的流通市值约为 BNB 的 9%,完全稀释市值约为 27%。尽管当前估值不算低廉,但并未明显高估。
框架二:市销率(P/S)分析
基于近期数据年化计算:
- 衍生品交易净收益:2.255 亿美元
- HIP-1 拍卖净收益:3950 万美元
- 现货交易净收益:5377 万美元
总计年化净收入 3.187 亿美元,对应流通市值 P/S 为 29.4,完全稀释 P/S 为 88。相比其他公链项目,Hyperliquid 的 P/S 处于较低水平。
需注意的是,Hyperliquid 各项数据波动极大,近期指标受币价影响显著,因此估值框架更适合长期参考。
三、常见问题
1. Hyperliquid 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Hyperliquid 通过完全链上化的订单簿机制,实现了与中心化交易所相近的交易体验,同时具备无 KYC、数据透明、低运营成本等优势。其经济模型将大部分收入反馈给社区,推动代币价值提升。
2. HYPE 的代币经济学如何设计?
HYPE 采用无私募、高社区分配的模型,70% 代币归属社区。平台收入的 54% 用于回购 HYPE,形成通缩效应。未来还将通过质押、Gas 费用等场景增强代币用途。
3. HyperEVM 与 Hyperliquid L1 是什么关系?
HyperEVM 是运行在 L1 上的 EVM 兼容环境,共享同一共识层,但支持更广泛的资产与 dApp 开发。HYPE 将作为 HyperEVM 的 Gas 代币,进一步扩大应用场景。
4. Hyperliquid 面临哪些主要风险?
包括跨链桥安全风险、代码漏洞风险、预言机攻击风险以及监管合规风险。特别是无 KYC 模式可能随规模扩大面临政策压力。
5. HYPE 的估值是否合理?
基于与 BNB 的对比及 P/S 分析,HYPE 当前估值处于合理区间,但需注意数据波动性极大,短期价格变化可能显著影响估值水平。
6. 如何参与 Hyperliquid 生态?
用户可通过交易、质押 HYPE、参与 HIP-1 拍卖或部署 HyperEVM dApp 等方式参与生态。👉 了解更多生态参与方式
四、总结
Hyperliquid 通过高性能链上交易架构与激进的经济模型,在去中心化衍生品赛道快速崛起。其业务数据与代币表现相互促进,形成正向循环。尽管短期波动较大,但长期来看,其“链上币安”的定位与持续的技术迭代仍具想象空间。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生态发展、竞争格局与潜在风险,理性评估投资价值。